據深圳晚報報道,6月7日下午,深圳一所高校的實驗室內發生玻璃儀器爆炸事故,一名男生面部、頸部、手臂等10多處被炸傷,手指肌腱暴露,右側下頜皮膚被炸出一指節深的洞,頸動脈鞘被炸開,再深0.2毫米就將割破頸動脈(而頸動脈一旦被離斷,病人會在幾分鐘之內大出血,導致休克死亡)。所幸該學生被及時送往深圳大學總醫院手術,碎玻璃片也都被逐一取出。
根據該學生描述,有網友推測爆炸的瓶子很有可能是封管等高壓玻璃瓶。
玻璃容器在加壓或減壓過程中、或是混合易爆化學物質時,異或是容器老化等情況,都可能導致實驗室爆炸事故的發生。東南儀誠整理實驗室爆炸事故的常見原因和預防措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貼士
爆炸性事故多發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的實驗室,常見原因包括:
(1)違反操作規程,引燃易燃易爆物品,進而導致爆炸;
(2)設備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爆炸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1)實驗室爆炸發生時,實驗室負責人或安全員在其認為安全的情況下需及時切斷電源和管道閥門,迅速轉移其他易爆物品;
(2)維持現場秩序,組織人員通過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離爆炸現場。
(3)應急預案領導小組負責安排搶救工作和人員安置工作,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信息,并視情況撥打 119、120 等急救電話,并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急救。
封管使用注意事項
密封圈損壞:密封圈是整個反應器上最容易損壞的
1、進口封管質量較好,新封管最高可以承受10atm,但使用過多次后,最高承受的壓力會下降;而國產封管未經過嚴格測試,盡可能不再使用,或者在有氣體的溶液參與反應,溫度不超過溶劑沸點,并且在確保壓力不超過2atm時,才可采用;
2、在使用氣體的溶液進行封管反應時,由于在高溫下氣體揮發嚴重,估算壓力時除去考慮到在該溫度下溶劑超過沸點產生壓力外,還有該溶液中氣體高溫下揮發產生的壓力。如果使用氨的甲醇溶液進行氨解時,由于在高溫下氨揮發嚴重,當溫度達到120℃時,壓力可能已經遠遠超過10atm;
3、必須實現估算到反應可能產生的氣體,包括主反應、副反應等可能產生的氣體的壓力要考慮進去;
4、對于反應溫度超過溶劑沸點20℃以上的反應,推薦使用高壓反應釜;
5、對于沒有把握的反應,推薦先使用微波反應器進行小試,反應速度快,而且相對安全;
6、封管屬于壓力儀器,嚴禁碰撞、劃痕等可能導致內傷的操作;
7、封管的密封圈有兩種,一般的褐色的Viton密封圈,耐油和酸;若反應中用到強堿時請使用白色的全氟密封圈;
8、蓋上塞子時請不要旋轉得太緊或太松,絕不可緊到不能再緊的程度,這樣反而容易泄漏產生危險甚至封管頂破,松緊適宜即可;
9、體系中試劑和溶劑體積嚴格控制在封管容積的1/3以下,推薦在1/5以下;
10、洗滌封管時不要泡在堿缸中,也不要使用超聲洗滌,應根據反應情況使用合適的溶劑漂洗干凈,可以使用試管刷洗滌,不可使用刮刀;
11、封管反應結束時,要將反應降至室溫才可打開封管塞子,不能在封管還是高溫的狀態下打開;
12、進行封管反應時必須在正面及可能傷到人的側面加防護擋板,觀察封管反應進行情況時,不要直接觀察,要在防護玻璃或擋板后面觀察。
實驗室爆炸事故常見原因分析
1、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物在受熱、摩擦或撞擊時發生爆炸。
混合后可能發生爆炸化合物 |
|
鎂粉—重鉻酸銨 |
有機化合物—氧化銅 |
鎂粉—硝酸銀 |
還原劑—硝酸鉛 |
(遇水產生劇烈爆炸) |
氧化亞錫—硝酸鉍 |
鎂粉—硫磺 |
濃硫酸—高錳酸鉀 |
鋅粉—硫磺 |
三氯甲烷—丙酮 |
鋁粉—氧化鉛 |
鋁粉—氧化銅 |
藥品名稱 |
不能與之混合的藥品名稱 |
堿金屬及堿土金屬如鉀、鈉、鋰、鎂、鈣、鋁等 |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烴,鈉、鉀、鋰禁止與水混合。 |
醋酸 |
鉻酸、硝酸、羥基化合物,乙二醇類、過氯酸、過氧化物及高錳酸鉀。 |
醋酸酐 |
同上。還有硫酸、鹽酸、堿類。 |
乙醛、甲醛 |
酸類、堿類、胺類、氧化劑。 |
丙酮 |
濃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
乙炔 |
氟、氯、溴、銅、銀、汞。 |
液氨(無水) |
汞、氯、次氯酸鈣(漂白粉)、碘、氟化氫。 |
硝酸銨 |
酸、金屬粉末、易燃液體、氯酸鹽、硝酸鹽、硫磺、有機物粉末、可燃物質 |
溴 |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類、碳化鈉、松節油、苯、金屬粉末 |
苯胺 |
硝酸、過氧化氫(雙氧水)、氯。 |
氧化鈣(石灰) |
水 |
活性碳 |
次氯酸鈣(漂白粉)、硝酸。 |
銅 |
乙炔、過氧化氫。 |
2、密閉體系中進行蒸餾、回流等加熱操作。
3、在加壓或減壓實驗中使用不耐壓的玻璃儀器。
4、反應過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氣體如氫氣、乙炔等烴類氣體、煤氣和有機蒸氣等大量逸入空氣, 引起爆燃。
常見易燃易爆物質蒸氣在空氣中爆炸極限見表1-3。
常見易燃易爆物質蒸氣在空氣中爆炸極限 |
|
名 稱 |
爆炸極限(體積,%) |
氫 氣 |
4.1~74.2 |
乙 炔 |
3~82 |
二硫化碳 |
1~44 |
乙 醛 |
4~57 |
一氧化碳 |
12.5~74 |
乙 醚 |
1.9~36.5 |
丙 酮 |
2.6~13 |
甲 醇 |
6.7~36.5 |
乙 醇 |
3.3~19 |
丙 醇 |
2.1~13.5 |
二噁烷 |
2~22.2 |
苯 |
1.4~8 |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
如硝酸鹽類、硝酸酯類、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屬鹽、重氮鹽、疊氮化物、有機過氧化物(如過氧乙醚和過氧酸)等,受熱或被敲擊時會爆炸。東南儀誠提醒大家,強氧化劑與一些有機化合物接觸,如乙醇和濃硝酸混合時會發生猛烈的爆炸反應。
7、搬運鋼瓶時不使用鋼瓶車,而讓氣體鋼瓶在地上滾動,或撞擊鋼瓶表頭,隨意調換表頭,或氣體鋼瓶減壓閥失靈等。
8、在使用和制備易燃、易爆氣體時,如氫氣、乙炔等,不在通風櫥內進行,或在其附近點火。
9、煤氣燈用完后或中途煤氣供應中斷時,未立即關閉煤氣龍頭。或煤氣泄漏,未停止實驗,即時檢修。
10、氧氣鋼瓶和氫氣鋼瓶放在一起。
11、實驗操作不規范或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爆炸事故。例如:
(1)配制溶液時,錯將水往濃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濃的氫氧化鈉時未等冷卻就將瓶塞塞住搖動都會發生爆炸。
(2)減壓蒸餾時,若使用平底燒瓶或錐瓶做蒸餾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處不能承受較大的負壓而發生爆炸。
(3)對使用的四氫呋喃,乙醚等蒸餾時,由于這類試劑放久后會產生一定的過氧化物,在對這些物質進行蒸餾前,未檢驗有無過氧化物并除掉過氧化物,過氧化物被濃縮達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發生爆炸。
(4)制備易燃氣體時,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備和檢驗氧氣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氣體。例如氧氣制備、氫氣制備,實驗中若操作不慎易發生爆炸。
(5)金屬鉀、鈉、白磷遇火都易發生爆炸。
實驗室爆炸事故預防方法
(1)凡是有爆炸危險的實驗,必須遵守實驗教材中的指導,并應安排在專門防爆設施(或通風框)中進行。
(2)高壓實驗必須在遠離人群的實驗室中進行。
(3)在做高壓、減壓實驗時,應使用防護屏或防爆面罩。
(4)絕不允許隨意混合各種化學藥品,例如:高錳酸鉀和甘油。
(5)在點燃氫氣、CO等易燃氣體之前,必須先檢查并確保純度。銀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強氧化劑(如氯酸鉀、硝酸鉀、高錳酸鉀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則都會發生爆炸。
(6)鉀、鈉應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時用鑷子。一些易燃的有機溶劑,要遠離明火,用后立即蓋好瓶塞。
……等等。
這次爆炸的主要危害來自于玻璃容器爆炸后的玻璃碎片飛散,造成了大量外傷。玻璃容器在生化環材各個專業都大量使用。對于類似的情況,最重要的防護來自于遮蔽身體裸露部位。本次事故的傷者最嚴重的傷處是頸動脈,一般衣服是不會覆蓋住頸部的,除非穿著連體防護服才行,建議有條件的高風險實驗室可適量配備相應防護裝備。
東南儀誠建議各位實驗室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在做實驗時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護目鏡、手套等防護裝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對于實驗室而言,建議制定相關《安全制度》、落實實驗室人員的安全培訓,做好應急預案,并定期對相關儀器設備進行檢測檢修,事故安全隱患排查,最大可能避免相關問題的發生。